小青瓦(傳統陶土燒制的弧形小瓦,常用于古建筑或仿古建筑屋面)質地較脆、吸水性強,其存儲環境直接影響瓦片的完整性和使用壽命,需重點控制溫濕度、堆放方式及周邊條件,具體要求如下:
一、基礎環境要求
干燥通風
濕度控制:存儲環境相對濕度需保持在40%~60%,避免潮濕(濕度>70%)導致瓦片吸水受潮。陶土小青瓦孔隙率較高,吸水后會降低強度,低溫時水分結冰膨脹還會導致瓦體開裂(凍融破壞)。
通風條件:倉庫需保持空氣流通(如安裝排風扇),及時排出潮氣,避免瓦片表面凝結水珠;露天存儲時需搭建防雨棚,棚內預留通風間隙,防止悶熱環境加速瓦片霉變。
溫度穩定
避免極端溫差,理想溫度范圍為5~35℃。高溫暴曬會使瓦片表面溫度驟升,與內部形成溫差應力,可能引發隱性裂紋;低溫(尤其<0℃)若瓦片含水分,易因凍融循環導致崩解。
遠離熱源(如鍋爐、火堆),防止瓦片局部過熱變形或釉面(若帶釉)變色。
二、堆放規范
場地與墊層
存儲場地需平整堅實,避免地面沉降導致堆疊傾斜。底部墊20~30cm高的防潮墊層(如木架、磚垛、塑料托盤),隔絕地面潮氣;墊層上方鋪木板或防水布,防止瓦片直接接觸地面吸水。
堆疊方式
分類堆放:按規格(尺寸、弧度)、完好程度分類,破損瓦與完整瓦分開存放,避免相互擠壓造成二次損傷。
控制高度:堆疊高度不超過1.2米(約10~15層),每層瓦片之間墊軟質緩沖材料(如稻草、泡沫板),減少摩擦和壓力;弧形瓦需沿弧度方向對齊,避免歪斜導致受力不均。
禁止混堆:不與重物(如石材、金屬件)混放,防止擠壓破碎;遠離尖銳物品,避免劃傷瓦面。
三、防護措施
防雨防曬
露天存儲必須覆蓋防水帆布或塑料膜(膜與瓦片間留5~10cm間隙通風,避免冷凝水積聚),帆布邊緣需壓實,防止雨水滲入。
倉庫窗戶加裝遮陽簾,避免陽光直射導致瓦片褪色、釉面老化(帶釉小青瓦)。
防污染與霉變
遠離油污、化學品(如化肥、涂料),防止污染瓦面(陶土材質易吸附污漬,難以清理)。
定期檢查(每月1~2次),發現瓦片表面有霉斑或青苔,及時用干布擦拭,保持干燥;在倉庫角落放置干燥劑(如生石灰),降低局部濕度。
防碰撞與擠壓
存儲區域設置警示標識,禁止隨意堆放其他物品或踩踏瓦片;搬運時輕拿輕放,避免拖拽、拋擲,防止邊角崩裂。
四、長期存儲(超過6個月)的特殊要求
每3個月翻動一次頂層瓦片,避免長期受壓變形;重新檢查緩沖材料是否受潮,及時更換干燥的稻草或泡沫。
對帶釉小青瓦,可在釉面輕涂一層薄蠟(定期擦拭去除灰塵),保護釉層免受風化;無釉瓦需確保表面干燥,避免裸露存放。